
一、陕西科技大学:学校综合实力概述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陕西省直属理工类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医学、工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在多个优势学科方向上,陕西科技大学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发展空间。
二、2025年招生计划:专业分布与招生人数
专业 | 科目批次 | 学制学费 | 招生人数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本科批 | 四年5000元/年 | 2 |
工商管理 | 历史类本科批 | 四年5000元/年 | 2 |
数字经济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5000元/年 | 5 |
工业设计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0元/年 | 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4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元/年 | 4 |
机械类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3 |
制药工程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3 |
轻化工程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3 |
数学类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元/年 | 3 |
计算机类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元/年 | 3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0元/年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0元/年 | 2 |
工业设计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元/年 | 2 |
生物工程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000元/年 | 2 |
材料类 | 物理类本科批 | 四年6480元/年 | 2 |
三、2024年陕西科技大学在江苏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2024年,陕西科技大学在江苏共招录16个专业,录取分数线分布541~571分之间。其中工业设计专业(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最低为541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最高为571分。以下是各专业详细的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数据:
专业(专业组) | 科目(批次) | 2024分数线 | 2024位次排名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01) | 历史类(本科批) | 542 | 21615 |
工商管理(01) | 历史类(本科批) | 543 | 21166 |
工业设计(03) | 物理类(本科批) | 541 | 9218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3) | 物理类(本科批) | 544 | 8841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3) | 物理类(本科批) | 545 | 87181 |
数字经济(02) | 物理类(本科批) | 557 | 72743 |
生物工程(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58 | 71599 |
化工与制药类(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58 | 7159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59 | 70429 |
数学类(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59 | 70429 |
材料类(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61 | 68148 |
能源与动力工程(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63 | 65949 |
工业设计(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63 | 65949 |
机械类(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65 | 63762 |
计算机类(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69 | 59522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69 | 5952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4) | 物理类(本科批) | 571 | 57398 |
四、历年陕西科技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概览陕西科技大学在江苏近几年录取数据如下:2024年物理类录取分数线557分,对应位次72743名,历史类录取分数线542分,对应位次21615名。2023年物理类录取分数线563分,对应位次64500名,历史类录取分数线534分,对应位次24523名。2022年历史类录取分数线521分,对应位次24750名,物理类录取分数线535分,对应位次70647名。2021年历史类录取分数线518分,对应位次30434名,物理类录取分数线523分,对应位次62875名。
年份 | 科目(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专业组)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
2024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4) | 558 | 71599 |
2024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2) | 557 | 72743 |
2024 | 物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03) | 541 | 92180 |
2024 | 历史类(普通类) | 本科批(01) | 542 | 21615 |
2023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2) | 563 | 64500 |
2023 | 物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03) | 541 | 85961 |
2023 | 历史类(普通类) | 本科批(01) | 534 | 24523 |
2022 | 历史类(普通类) | 本科批(01) | 521 | 24750 |
2022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2) | 544 | 61252 |
2022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4) | 535 | 70647 |
2022 | 物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03) | 521 | 85631 |
2021 | 历史类(普通类) | 本科批(01) | 518 | 30434 |
2021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2) | 532 | 54004 |
2021 | 物理类(普通类) | 本科批(04) | 523 | 62875 |
2021 | 物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03) | 503 | 83429 |
陕西科技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是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迁西安市。
学校作为“西迁群体”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有西安未央校区、太华路校区和咸阳校区,总面积2055亩,建筑面积129.6万平米。校区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
设有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电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亚欧贸易与数字经济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丝路文化与传播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文化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阿尔斯特学院和体育部等16个学院(部)。
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11个,其中一级学科9个、专业学位类别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及专业学位领域9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38个,其中一级学科22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及专业学位领域273个。本科专业70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杰青”“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百余人;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领域1个,A类学科1个,B类学科5个,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院士创新团队9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位列1.66‰,化学位列2.15‰,工程学位列2.70‰,农业科学位列3.8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10个。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5项;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5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6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6个(其中本科生17个、研究生9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91项。
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学校”“陕西省绿色学校”“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依托学校成立,入选首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荣获“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国第一所三届蝉联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的高校,连续五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共建高校。
在师生中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个人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典型。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殊荣,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35项,铜奖56项。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就业与学生资助工作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节目专题报道。
学校聚焦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国民经济主战场、生命健康,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139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等;获得科技成果奖励36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出版著作147部,SCI二区以上收录论文3901篇。现持有有效国内发明专利5123件,国际专利120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50位、连续5年进入“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前50强,陕西省属高校第1位;进入“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20强,成为国家80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之一,获批陕西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高校。深度融入陕西高质量发展“秦创原”科技创新总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一院一市”校地合作,先后成立了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19个,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香港、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1+2+1、3+1、2+2双学位联合培养以及学期访学项目。我校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陕西科技大学——基辅国立工艺设计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项目。现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乡村振兴、西部项目等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专项,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项目等8个国家级平台/项目;现有陕西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陕西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7个省级国际交流平台。致力于开展丰富多样的来华留学、访学、研修及国内师生出访项目,国家公派出国师生人数逐年显著增长。
在5年一次的全省“五一”评选表彰活动中,学校成为唯一一所连续两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高校;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连续四年在省属高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连续六年荣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学校作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拥有全国“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8个;全省“标杆院系”5个、“样板支部”7个;3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支部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站在新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证,深入实施奠基、复兴、腾飞“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