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第1: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排名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排名等级 |
---|---|---|---|
1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化工自动化技术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
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先进制造、石油化工和信息类专业为主,经、管、商、贸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前身为广州业余工业科技学院,196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广州市总工会和广州市科协联合举办;1973年,更名为广州市业余科技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州市职工业余大学;1995年,更名为广州市职工大学;2004年,改制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
2.大庆职业学院
大庆职业学院(DaqingVocationalCollege)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黑龙江省唯一以石油石化类专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200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由1953年建校的大庆石油学校、1980年建校的大庆职工大学和1981年建校的大庆石油技校(现大庆技师学院)整合而成。2011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随着大庆油田深化改革,2020年将大庆职业学院、铁人学院、大...
3.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陕西省榆林市,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学院占地近5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6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4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35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31人。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学院下设能源化工系、智能工程系、现代...
4.天门职业学院
天门职业学院是201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驰名中外的茶圣陆羽故里,武汉城市圈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天门市。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3298多人,占地面积近800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生活、文体设施齐全,育人环境清静优雅。设有医护学院、陆羽国际茶文化艺术学院、服装与经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七个教...
5.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组建于2002年7月,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学校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1.畜禽智能化养殖专业
畜禽智能化养殖专业开设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畜牧机械与设备使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养殖场自动化控制技术、养殖场选址与规划设计、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加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等。
2.应用西班牙语专业
应用西班牙语专业考研方向
西班牙语国际商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3.皮具艺术设计专业
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详解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行业、纺织服装服饰行业的皮具设计师、技师、版师、买手、贸易跟单、陈列推广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皮具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结构创新、材料应用、样板制作、市场分析等知识,具备皮具款式设计、手绘及电脑表现、造型结构设计、3D建模设计、色彩搭配设计、材料应用设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箱包、鞋类、皮装、皮革饰品等皮具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皮具款式、造型及结构设计的能力;
2.具有手绘表现、电脑表现皮具产品效果的能力;
3.具有完成皮具产品的3D建模设计的能力;
4.具有皮具材料应用及设计搭配的能力;
5.具有根据皮具设计图样和工艺标准,进行样板制作的能力;
6.具有皮具产品市场调研和时尚潮流趋势分析的能力;
7.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和信息素养;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创意、皮革材料与应用、设计构成、造型基础、数字图形、皮具三维效果图设计制作。
专业核心课程:鞋靴设计、箱包设计、皮装设计、皮革饰品设计、手工皮雕皮具设计、产品专项设计。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鞋靴设计、箱包设计、皮装设计、皮革饰品设计、手工皮雕皮具设计等实训。在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行业中的鞋类、箱包、饰品、皮具生产制造及品牌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鞋类设计与制作、数字创意建模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服装与服饰设计、时尚品设计、产品设计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4.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考研方向
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
5.藏药学专业
藏药学专业开设课程
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药学、藏医保健学、藏医伦理学、藏药植物学、藏药动物学、藏药矿物学、水银洗炼法、藏医常用配方学、藏药冶炼学、藏药炮制学、藏药方剂学、藏药泻治学等。
位于中国的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代码:13709)是广东省,专科(高职),综合类,成立于1964年。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先进制造、石油化工和信息类专业为主,经、管、商、贸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前身为广州业余工业科技学院,196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广州市总工会和广州市科协联合举办;1973年,更名为广州市业余科技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州市职工业余大学;1995年,更名为广州市职工大学;2004年,改制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广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2022年,入选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建设单位;2023年,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环市东、从化、黄埔、龙洞、东川五个校区,托管广州市总工会外语职业学校和广州市从化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外语商贸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学院,开设28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思想,坚持“一团三化”(职教集团、协同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秉承“立品、为学、禀艺、砺身”校训,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辐射全国,紧密对接绿色石油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品牌谋发展”,实施“一院一品牌、一专一特色、一师一优课、一生一特长”的“四个一”教学方略,聚力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商务英语),省级品牌专业9个、重点专业3个,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省级品牌专业数和高水平专业群立项数均位居全省前列。获批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专业5个。参与国家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省级规划教材4部,获首届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优秀教材奖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餐饮智能管理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与ABB(中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合作院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1个;与中国石化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省级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6个,市级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学院和产教融合示范学院8个。牵头组建广州工程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
学校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校”,近年来,学校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建有校级及以上科研平台8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市级科研协作基地1个,校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个;组建校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团队5支,其中,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支、市级科研创新团队1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支;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各类省级项目60余项。学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66件,其中有效授权发明专利58件,2023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200强”并位列第75位。在第三方发布的“2023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名”排行榜中,我校位列第211位,成功进入2023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名前30%。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公开发表一批有影响的教科研论文。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名师+名匠”领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31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09人、“双师型”教师326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名,省级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团队)2个,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2人,广州市三八红旗手1人。教师先后获省级信息化教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55项,广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赛一等奖3个、金牌讲师奖2个。
近年来,学生在各级技能赛场上屡获佳绩,先后获省级及以上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奖项48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6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4项)、省级奖项439项(一等奖121项、二等奖137项、三等奖181项);先后有7名学生获得广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1人获“职业规划之星”总冠军,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分赛中获得3金1银2铜好成绩;“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17项,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19项,在2023年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瑞典斯堪尼亚(SCANIA)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斯堪尼亚产业学院,与南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SA)、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学分互认项目3个,先后派出26批师生出国(境)进行学习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海外学员近200人;开展学术交流、线上美食文化、海丝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巴基斯坦和冈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
学校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施基于实践双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实践主线、素质养成基于生活过程实践主线,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近年来,先后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5个、省级重点、优秀团队、灯塔实践团队30个、优秀个人23人,2021年学校被授予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近3年,1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人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1人获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荣誉称号,3个支部获得广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3人获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6人获得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校团委先后获得广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和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