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主要学习针织服装设计、服装配色与图案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辅助功能,进行针织面料的设计与开发、针织服装的设计和样板制作。针织面料主要有两种: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关键词:针织服装面料针织线
1.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军垦之城、兵团南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综合类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集高职、中职、培训为一体,培养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校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教学楼、实训基地、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微机教室、运动场、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教学与生活设施齐全。学院规划建设用地1000亩,总建筑...
2.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前身为石狮市私立育青学校,创办于1994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题名揭牌。1999年开始申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泉州育青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更名为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命名的高职院校。学校位于东亚文化之都、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古...
3.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其前身为广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筹建于1984年,1985年正式招生,199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1年升格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7月,与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位于佛山市南海...
4.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省唯一一所以时尚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是全国同类别专业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举办历史最长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前身为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有4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秉持“修德、长技、求真、尚美”的校训,践行“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
类别 | 专业名称 |
---|---|
环境保护类(专) | 环境工程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 | 数控技术 工业设计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自动化类(专)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
汽车制造类(专) | 新能源汽车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轻化工类(专) | 化妆品技术 |
纺织服装类(专) | 现代纺织技术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纺织品设计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 服装设计与工艺 数字化染整技术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专) | 化妆品经营与管理 |
电子信息类(专) | 应用电子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
计算机类(专) |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 移动应用开发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大数据技术 |
经济贸易类(专)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工商管理类(专) | 工商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 连锁经营与管理 |
电子商务类(专) | 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 |
旅游类(专) | 会展策划与管理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艺术设计类(专) | 艺术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产品艺术设计 皮具艺术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室内艺术设计 展示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陶瓷设计与工艺 广告艺术设计 |
教育类(专) | 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 艺术教育 |
语言类(专) | 商务英语 应用英语 旅游英语 |
道路运输类(专)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
财务会计类(专) | 大数据与会计 |
物流类(专) | 现代物流管理 |
非金属材料类(专)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其前身为广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筹建于1984年,1985年正式招生,199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1年升格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7月,与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官窑,原名广东省煤炭工业学校,1958年始建于广东韶关,1995年改名为广东省工业贸易学校。2004年规范为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重点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正式成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一校三区办学布局正式形成。学校现有禅城、高明、南海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200多亩,固定资产总值约超过13亿元,图书馆各类藏书达到120多万册。目前设有13院1部,即纺织学院、服装学院、轻工与材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学校开设了55个招生专业,校外实训基地220多个,在校生超过2万3千人。武书连2020、2022和2023年三年中国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排行榜上我校位居轻工纺织大类第一!2022年9月正式成为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2009年学校率先提出“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职教办学理念,围绕“厚德行、重基础、强技术、精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再学习能力和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十九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建带动各项工作发展,通过“六抓六强六提升六过硬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奋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2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省级“三型”党支部2个。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契机,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的对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通过开展“一专业一模式、一课程一平台”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系列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目前获中央财政支持及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十三五”省级品牌专业8个(其中省级一类品牌2个)、省级示范和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12门,中央财政支持及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十四五”规划教材5本,9个专业群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立项;此外已建成一批校级重点专业及百门网络课程。2022年首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一等奖,首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1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集体”、“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国家首批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广东省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硕果累累,建立了广东省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数字化纺织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专项等科研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学校依托丰富的办学资源和深厚的行业背景,牵头组建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产学研一体合作模式。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培训,累计完成社会培训约19.38万人次,助推广东纺织业转型升级。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优质就业成果显著。学校努力打造优质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3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奔赴全国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认可,为珠三角、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不断推进优质就业,先后荣获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中国纺织服装校企合作示范院校、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大力开展“强师工程”,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培育计划”、“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邀请国内外职教专家和知名企业到校开展培训,选派教师近200人次到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台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德技兼修的优秀师资队伍。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进修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到国家级、省级高职示范院校学习研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国内“985”和“211”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养。截至2024年6月,我校共有教职工128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90多人;专任教师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210多人;博士59人,硕士710多人;“双师”素质教师820余人。学校以培养专业领军人物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启动和实施一系列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了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学校现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纺织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11人,南粤优秀教师1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人,省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职教协会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5人。学校还有专业带头人15名、骨干教师45名、校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1人,其中省级3人,校级18人。
学校注重以德育人、以文化育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独具专业特色、展现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文化品牌,近5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青骑兵’志愿宣讲团”等4支团队入选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2023年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商学院国贸21班团支部获团中央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每一名学生展现自我、锻炼才干、陶冶情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