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第1: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排名第2: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排名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排名等级 |
---|---|---|---|
1 |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 航海技术 | -- |
2 |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航海技术 | -- |
航海技术主要研究航海学、航海气象、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驾驶、海上通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船舶作业与管理等。例如:海上船舶的驾驶,海上货物运输与管理,海上船只的引航等。关键词:海洋船舶航海海上货运
1.滨州职业学院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1年7月合并滨州农业学校、卫生学校、工业学校、经济学校和市农科所“四校一所”组建成立,是首批国家骨干校、全国优质校、国家“双高校”。2024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首期“双高计划”验收,2025年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参加教育部第二期“双高计划”复核。学校占地面积2263.49亩,建筑面积65.06万平方米。在校生21501人,专任教师1209人,生师比17.78:1。教学科研仪...
2.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00余亩,现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4000余人。一、校港一体、工学结合,坚守港航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主办方山东港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殷殷嘱托,勇担企业办学主体责任,以“走在前、开新局”...
3.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267)。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坚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秉承“贴近学生、关爱...
4.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舟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2月,由东海学院、舟山航海(水产)学校和定海职业中学三所大中专院校合并组建。2004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并对学校办学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学校发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优势,为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服务,为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为国际航运业输送高质量、船务公司满意的国际海员。学校现有新城本部和岱山两个校区,占地...
5.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一、发展概况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招生专业42个,拥有各类在校生超万人。学校打造了航空、航海、旅游免税为特色的“两航一游”特色专业集群。获得国家级称号专业5个、国家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认定国家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3本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
1.船舶检验专业
船舶检验专业详解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船体建造检验、船舶修理检验、船舶动力装置测试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船舶结构制图、船舶建造、测试检验等知识,具备识读工程图样、检验船体结构件、测试船舶设备、评定焊接样件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船舶及其设备的技术状况检验、审核、测试、鉴定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船舶工程图样的识读、绘制的能力;
2.具有船体结构件加工质量检验、品质审核的能力;
3.具有船舶相关设备测试、检修和船舶动力装置工作状态鉴定的能力;
4.具有焊接样件的质量评定和船舶焊接缺陷成因分析的能力;
5.具有船舶建造尺寸检测和精度数据采集分析的能力;
6.具有船舶结构和设备监督检测的能力;
7.具有安全防护、监管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8.具有相关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9.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船舶原理、船舶结构制图、船舶材料加工、
专业英语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现代船舶生产建造、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船舶智能焊接、船舶建造精度控制、船体结构检验、轮机检验、船舶焊接检验、船舶检修。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钳工工艺、电焊工艺、气焊工艺、造船精度测量、无损探伤、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调试等实训。在船舶制造、船舶修理和船舶检修检测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特殊焊接技术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船舶智能制造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船舶与海洋工程
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详解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支持与维护、传输与接收技术支持与维护、融媒体技术支持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媒体融合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等知识,具备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和融媒体平台的施工、调试与维护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广播电视播控机房值机和维护、广播电视传输与接收网络系统的维护、融媒体平台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与调试能力;
2.具有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施工调试与维护能力;
3.具有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施工、调试与维护及相关设备的检修能力;
4.具有数字电视播控系统主要设备、节目上载、编单及自动播控系统操作能力,具有节目直播/录播值机能力;
5.基本具有融媒体平台搭建、调试、运行与维护能力;
6.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掌握广播电视领域数字化技能;
7.熟悉传媒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绿色生产、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基础、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视原理与应用、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数字电视技术、数字卫星通信、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数字电视节目播控技术、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融媒体技术应用与实战。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广播电视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融媒体平台调试与运行等实训。在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广播电视系统设备集成公司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暂无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网络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工程
3.特种动物养殖技术专业
特种动物养殖技术专业干什么
面向特种动物生态养殖、实验动物智能化养殖、经济昆虫养殖等岗位(群)。
4.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
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干什么
粮油类企事业单位:粮油储藏,粮油运输与出入库作业,粮情检查,粮情控制与处理,粮食质量检验,油脂质量检验,粮油物流与销售。
5.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干什么
政务类机构: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建设、活动策划、机构管理、行政管理、政策咨询。
位于中国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代码:13014)是山东省,专科(高职),理工类,成立于1975年。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00余亩,现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4000余人。
一、校港一体、工学结合,坚守港航特色办学之路
学院主办方山东港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殷殷嘱托,勇担企业办学主体责任,以“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构建起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1+4+12+N”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五个国际领先”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先后投入17亿元建设港湾学院新校区,调拨价值1.2亿元港口设备支持学院开展实践教学,为培养港航人才提供高能级平台和重要保障。
学院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以“服务全国港航业,融入区域经济”和“校港共融共生,产教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了“双主体、融合式、规范化”的企业办学模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
二、立德树人、深耕港航,搭建独具特色育人模式
学院坚守港航特色育人之路,系统推动“振超精神”“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港口文化理念等融入教学,提出了“培养现代理性职业人”的养成教育新理念,创建“三课堂、模块化”养成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一日生活制度化、学生行动军事化、教学秩序规范化、课外活动群体化”,培养学生过硬的服从意识、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口碑,学生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被誉为港口工人的“黄埔军校”。
推进课堂革命,推行工艺流程真实化、实践教学现场化、教学管理企业化、实训项目综合化“四化合一”育人模式。建设校内“无水港口”,把集装箱轮胎吊、门座式起重机等重型码头前沿设备引入校园,把理货现场中控系统、商品车智能转运AGV系统等中枢操控设备搬入课堂,将“连钢创新团队”研发的自动化码头“氢+5G”、AGV循环充电等12项全球首创技术纳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码头业务零距离。
校港协同制订《双师教师建设管理办法》,聘任179名先模人物、大国工匠为客座教授、产业教授,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45个。学院港航类专业专任教师超过90%有港口一线工作经历,近年学院与港口100余名干部进行了交流任职。
三、以产定教、以教促产,创新科教融汇共荣生态
学院围绕智慧、绿色、低碳、高效的港航业发展需求,以构建“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为目标,聚焦港航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化+专业”建设,打造了港口机电、港航管理、航海技术、数字商贸等十大专业群,共42个专业,按照“以群建院”思路成立了智慧港口学院、现代航海学院、港航物流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国际商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7个二级学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加快“市场性+适应性”改革,新增应急救援技术、油气储运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11个行业产业急需、新兴紧缺专业,形成了以涉港涉海专业为支撑、重点面向港航及关联产业的“港航并重、水陆并举”的专业建设格局。
学院适应港航业智慧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国家“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行业研发中心”“国家水运安全工程中心”高端研发平台优势,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赋能港口科技进步。按照“产业+专业”模式,与山东港口日照港共建智慧港口产业学院等15个实体化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港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人才引育方式,联合打造智慧港口建设、供应链管理等高层次技术创新团队。依托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港口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高校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190余项国家专利。学院获评“山东省首批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四、全球视野、精准服务,擦亮山海优培一流品牌
学院积极拓展全球视野,精心推出“山海优培”高端职业培训品牌,以锻造国际一流职业培训品牌和建设港航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战略、港航业务及国际市场需求,构建以港航管理业务培训、港航技能鉴定、船员适任资质培训为主要支撑的“全链条、多业态”的港航培训体系。集聚山东港口劳模工匠、知名学者专家和学院精品师资,建设了特色鲜明的港航专业精品培训课程体系。
创新实行“全方位立体化闭环式”培训管理模式,对内精准对接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服务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和“三大任务”建设,实施了800余期重点培训项目,以职业培训贡献职教力量,展现港湾作为。对外服务港航系统,承办山东省交通运输局长培训班、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等重点培训项目;为广州港集团、宁波舟山港等众多港航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上百期高质量培训服务。学院每年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5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10万人次。
五、携手出海、挺进深蓝,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山东港口传承“丝路精神”,坚持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学院紧随山东港口海外布局,结合业务拓展办职业教育,携手各港口、板块职教出海,与各方伙伴、客户一道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山港智慧。依托山东港口海外项目和友好港,联合境外同类型高校,集聚四方优势资源,创新性开展“境内校企+境外企校”的国际产教融合境外办学新模式,输出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港航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管理运营模式。
学院与山东港口海外集团合作成立“几内亚港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山东港口海外布局输送专业技能人才;与埃及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携手共建“埃及港口职业技能培训卓越中心”,为北非及地中海地区的港航企业开展培训服务;成功承办坦桑尼亚港务局现代港口运营管理培训班,打造职业院校“随企出海”新典范。
六、发展愿景
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山东港口集团党委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标国家“双高校”建设标准和建设世界一流港湾职业技术大学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校企合作,发挥国企办学优势和鲜明港航办学特色,以破解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瓶颈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聚焦“组织机构、干部人事制度、内部治理体系、目标绩效管理、薪酬制度、职称评聘制度、教育教学、内部质量管控体系、科研与社会服务、资源保障体系”十大重点任务,全面启动了学校系统性改革,积极探索国企办学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港航特色办学之路,以打造全国港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强内涵,扩规模,提能级,创一流”的办学思路,港航并重,水陆并举,到2030年,将港湾学院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港航特色职业本科院校,为山东港口“三大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港湾职业技术大学,为教育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港力量”。
坐落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映山红路316号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优美,是学习和科研的理想场所。